9月新數據顯示,2017年起,國家安排資金176.5億元,支持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實現585個畜牧大縣全覆蓋。目前,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0%,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63%,比2015年分別提高了10和13個點。
畜禽糞污治理三大商業模式
一、有機肥產業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演變成有機肥,這是國家提倡的政策。早在2017年,當時的農業部就印發了《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要求以果菜茶生產為,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涉及柑橘、蘋果、茶葉、設施蔬菜等四大類經濟作物及其主產區。并指出到2020年,果菜茶優勢產區化肥用量減少20% 以上,果菜茶產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園區)化肥用量減少50% 以上。
另據統計顯示,我國蘋果種植面積約有3000多萬畝、茶園面積4316萬畝、柑橘面積3000多萬畝、設施蔬菜達5700余萬畝。方案提到的作物的種植區域基本是優勢產區,傳統上化肥使用量大、需求旺盛。如若行動目標按計劃實現,將對上述作物產區的化肥銷量帶來沖擊,化肥企業在該地區的市場占據率或將急劇下滑,有機肥企業將備受青睞,迎頭趕上。
目前全國有機肥企業大約是2300家,總產能超過3500萬噸,僅占肥料整體使用量的20%左右。未來有機肥使用量將繼續維持較快增長態勢,行業市場規模復合增速在15%-20%區間內,以17.5%估算,2020年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900億元。
如此看來,在政策加持的利好情況下,有機肥將會大有可為。
二、沼氣產業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演變成沼氣,適合農民創業或者小企業發展。2018年11月,與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7個省(市)簽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省推進合作協議》,通過部省(市)聯動,探索整省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機制和模式,把7個省(市)打造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標桿樣板,為其他地區做表率,示范帶動各地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7個省(市)承諾確保提前一年完成國家“十三五”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目標。
其中,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演變成沼氣擁有三個優勢:① 項目生產的沼氣通過沼氣發電機組發電;② 沼液全部通過資源化利用或經處理達標排放;③ 沼渣用于生產有機肥。
從環保生態上來說,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演變成沼氣解決了生態型沼氣項目中,沼液無處消納、沼渣無處堆放的問題,減少了養殖業帶來的環境污染,改善了生態環境,利國利民。
另外,2011-2018年我國沼氣行業市場規模從7.89億元增長至18.2億。
三、種養結合
糞污全量還田模式對養殖場產生的糞便、糞水和污水集中收集,全部進入氧化塘貯存,氧化塘分為敞開式和覆膜式兩類,糞污通過氧化塘貯存進行無害化處理,在施肥季節進行農田利用。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衍生出種養結合模式解決企業成本問題和農產品品質問題,有利于企業增收和提高競爭力。